济南知识产权纠纷律师
法律咨询热线

13370533038

您当前位置: 首页 律师文集 知产法规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河南省信息化十五规划的通知

2017年5月30日  济南知识产权纠纷律师   http://www.kdhpu.com/
发布部门: 河南省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豫政[2002]12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河南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的《河南省信息化“十五”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批转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
二○○二年四月十六日
  河南省信息化“十五”规划
  当今,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各个领域,信息化加快了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有力推动了经济增长。信息化程度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加快信息化进程已经成为各国提高竞争能力的必然选择。根据国家“十五”计划和省“十五”计划关于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要求,为加快建立我省完整的信息化体系,提高全社会及全民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努力实现我省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制定如下规划:
  一、基本情况
  (一)信息化发展现状
  河南是我国通信枢纽,全国“八纵八横”的光缆干线有“三纵三横”经过我省,为全省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九五”期间,我省信息化建设以年均16%的速度增长,信息化建设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截止2000年底,电信、广电光缆已覆盖全省各市、县(市、区)、乡镇,基本实现了行政村村村通电话;实现了交换程控化和传输数字化,通信基础设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通信应用技术水平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广电已拥有高起点、高标准、宽频带、高速率的基础网络和广泛的用户资源,基本形成了上联国家干线网,下联市、县分配网,空中卫星传播,地面微波覆盖,光纤网入户的立体网络。
  ——信息产品制造业发展较快。2000年,全省信息产品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4.7亿元,居全国同行业第12位。“九五”期间,信息产品制造业年均增长27%,已成为全省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
  ——软件业正在兴起。截止2000年,全省已有软件开发企业200余家,从业人员约6000人,当年实现软件销售额3亿元。全省建立了4个软件园,已有48家软件企业和223个软件产品通过国家认定。培训了一批计算机应用人员,其中4274人通过了中国软件专业技术资格和水平考试。
  ——应用电子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机械、电子、冶金、建材、化工、电力、交通、纺织、医药等行业中,一批企业开展了mis、intranet应用,有的企业建立了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设计单位基本实现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企业信息化工作有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信息服务业发展迅速。2000年全省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87.45亿元,比上年增长35.4%。公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976万门,电话普及率达到9.64部/百人,移动电话用户达到311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达到101.6万户,有线电视用户已达到400余万户。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统计,我省信息化综合指数平均为22.33,低于全国25.89的平均水平;信息化发展速度为16%,低于全国同期20%的平均发展速度,与我省人口大省和经济总量在全国的位次极不相称。一是全社会信息化意识比较淡薄,对信息化重要性认识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息技术在全社会的广泛应用;二是信息化工作机制尚不完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对信息化投入不足;三是缺乏统一规划,行业壁垒依然存在,重复建设严重,现有基础设施利用率较低,网络运营成本较高;四是信息化人才缺乏,信息技术应用和创新能力明显不足,制约着信息技术的整体应用水平;五是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滞后于网络建设,信息内容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已成为信息化发展的瓶颈;六是网络安全性差,抗侵害能力弱;七是信息化软课题研究工作较为薄弱,尤其是对信息化管理体制、运作机制、信息化标准、投融资体系、法制环境以及重大项目实施等方面缺少专题研究,信息化发展的整体框架尚未构成;八是信息产业总量偏小,规模不大,整体实力不强,其总量占我省gdp的比重和对gdp增长的直接贡献率较低,对信息化的支撑作用发挥得不够明显。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方针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抓住机遇,突出重点,分步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强信息技术在农业、工业等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促进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高全省信息化水平。
  发展方针:面向市场,需求主导,政府先行,讲求实效,统筹规划,联合建设,资源共享,互联互通。
  三、总体目标和实施原则
  (一)总体目标
  “十五”期间,努力将信息产业培育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新型支柱产业,信息产业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6%以上,全省信息产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其中:信息产品制造业总产值达到500亿元,信息产品制造业增加值达到100亿元;信息服务业总收入450亿元以上;软件业产值50亿元,力争到“十五”末信息化水平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进入信息化水平中等地区。预期指标如下:
  ——信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5%;
  ——每千人广播电视播出时间10.50小时;
  ——每百人拥有电话主线数18.32;
  ——每百人拥有移动电话数18.5;
  ——每百人互联网用户数13.47;
  ——个人消费中信息消费所占比率46%。
  (二)实施原则
  ——政府推动,市场导向原则。充分发挥政府在信息化建设中的宏观调控作用,尤其是在基础建设和环境建设中要发挥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科学管理、营造机制的推动和保障作用,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吸引各种渠道的资金投入。
  ——联合建设、有序竞争原则。信息化建设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联合协同、优势互补,发挥政府、企业的积极性,共同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同时,要提倡公平、有序的竞争,在竞争中联合,在竞争中发展,避免盲目竞争、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资源共享、互联互通原则。在加快网络资源综合利用、推进跨部门跨行业重大信息化工程建设上,要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扩大对内对外开放。要注重可操作性,求真务实,科学安排,严密组织,有序推进。
  ——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原则。要积极探索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掌握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顺应信息化发展趋势,进行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及时跟踪、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加强国际间信息技术的交流与合作,提高自主开发能力,建立信息技术创新体系和产业化机制,促进河南信息化发展。
  ——重点推进、应用发展原则。实现信息化、发展网络经济是全新的社会发展过程,要突出重点,试点带动,积累经验,逐步推广。
  四、主要任务
  (一)构建我省电子政务信息网络,加快政务信息化步伐,带动领域信息化发展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快发展电子政务,加强政府有效管理,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和管理水平,促进政务公开和廉政建设,并以此带动领域信息化发展。
  1.政务信息化。按照国务院办公厅统一部署,结合我省实际,初步建立以“三网一库”为基本架构的我省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化的枢纽框架,即:各级政府机关内部的办公业务网,省政府和各省辖市政府、省直部门联接的办公业务资源网,以因特网为依托的政府公众信息网,政府系统共建共享的电子信息资源库。大力推进网络应用水平,使我省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整体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加快全省四级政府机关的办公高效化、信息资源化、传递电子化、管理决策科学化进程。
  2.科教信息化。加快河南省科研计算机网主干网建设,基本建成覆盖全省各省辖市的省级骨干网。继续完善河南省科技信息网及各类科技信息数据库建设,为产、学、研提供信息服务资源,运用现代化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
  初步建成覆盖全省各级教育行政机构。所有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大部分中小学和职业技术学校的先进、实用的教育信息化网络设施,实现教育管理的网络化和数字化;基本普及现代信息技术及相关的现代教育技术;加快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建成全省通用,涵盖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公用教育信息资源库。积极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选择3-5所有一定条件的高校作为现代远程教育的试点学校,力争使其具有全国现代远程教育资格。同时,结合全省各地实际,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区域性试点工作,建设现代化远程教育试验示范区、数字化公共图书馆和开放式网络教育系统。
  3.金融信息化。建设全省统一共享的金融信息系统,即:建设完善的宏观经济金融统计信息、金融监管信息及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基本实现所有金融机构在授权范围内可随时查询与其有信贷关系的企业资信状况。
  建设现代化电子货币支付系统。按照国家统筹规划,做好金融数据通信网络建设,初步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为全社会提供安全、快捷、方便的支付结算系统和金融信息服务系统。“十五”末,实现与银行卡总中心的联网,城市信息化试点地区要实现“一卡在手,全城通用”。
  4.税务管理信息化。建立三级(省、市、县)税务信息管理和分析监控系统。“十五”期间,要实现税务申报和税务监管网络化。同时要建立纳税人电子数据资料库,为建立现代信用制度提供支撑,形成一个以现代化技术手段为支撑的、科学严密的税收管理体系。
  5.公安信息化。按照公安部的统一部署,加快实施“河南金盾工程”。建设和完善全省各级公安综合业务通信网络;建设和完善全省各级公安信息中心;建设和完善全省各级公安机关内部局域网;开通全省二、三级保密会议电视系统;建设和完善各级应急通信系统;建设和完善各类安全业务应用系统及基层科、所、队的应用体系;建立全省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控中心;建立信息和网络安全技术保障体系;建立与“河南金盾工程”框架结构相适应的运行管理机制。实现以全国犯罪信息中心为核心、以各项公安业务为基础、以“数字化警察”为目标的信息共享和综合利用。
  6.测绘信息化。建设“数字郑州”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并积极推进河南省空间数据基础设施(psdi)建设。初步建立基于此设施的“数字区域”与“数字行业”开发研究及推广应用体系,形成“数字河南”的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初步建成全省的多数据源、多尺度、多种类、多分辨率的系列化空间数据库基础框架体系。
  7.对外经济贸易信息化。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新形势,加快实施河南省电子口岸项目,建立现代化的管理部门联网综合管理模式,使各项进出口作业规范、统一、透明、高效。建设和完善我省“金关工程”,加速外经贸、海关、外汇、商检、金融、工商、税务等部门的网络建设,实现联网和资源共享,推动无纸贸易,为吸引外资、境外投资和加工贸易、工程承包、劳务合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增强我省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8.社会保障信息化。以郑州市为突破口,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劳动就业、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等统筹协调起来。按照国家社会保障信息系统总体方案及技术标准、应用标准,分步逐级建设,逐步建成全省统一的社会保障信息系统。依托全省统一的社会保障信息系统业务平台,各相关业务部门的业务管理在该平台运行,逐步实现社会保障资金的社会化发放,完善社会服务网。
  9.建设基础性数据库。重点开发一批对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数据库,包括:政府类(政策法规数据库、统计数据库等)、基础资源类(国土资源数据库、人口信息数据库等)、科技教育类(科技文献信息库、基础教育数据库等)、社会文化类(数字图书馆、影视资料库等)。建设公益性信息资源服务网站及公益性信息资源交换服务中心,面向全社会提供广泛的信息服务。探索公益性信息库的建设和运营机制,促使其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二)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快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使信息化与工业化融为一体共同发展
  1.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应用工程。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都要从加强企业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入手,广泛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实现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集成和优化,提高企业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通过以cims为代表的集成技术和cad为代表的单元技术在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的推广应用,提高企业产品设计及实现手段,加速产品更新换代的进程,增强企业产品创新和市场应变的能力。到2005年,实现我省重点企业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cad/cam)、计算机工艺辅助设计(capp)、企业资源策划(erp);大型企业要建立起 mis系统或intranet系统,进行cims系统的试点工作;全省制造业企业应用信息技术的普及率达到70%以上。大力推广我省企业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典型经验,增强重点企业的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2.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依托我省重点行业的科研院所,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紧密联合,建立各行业中小企业信息服务体系。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开发面向中小型企业的大型数据库,从产品市场定位、产品设计、产品制造到市场营销、维修服务、企业管理等各个方面,为中小型企业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
  (三)实施农业信息化服务工程,推广农业领域的信息技术应用
  我省是农业大省,在农业领域大力推广应用信息技术,指导和服务于农业,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和增加农民收入,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1.实施省农业信息化服务工程。充分开发利用我省“三农网”(农业厅、农科院、农业大学)的农业信息资源,为省、市、县三级农业信息化建设服务。积极开发全省农业生产、市场、资源、科技信息数据库,建设农业宏观生产经营管理决策与预测服务系统,为农业生产和农民提供科学及时的产前服务;发展农业政策信息及农业标准化咨询服务系统,为建立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和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信息服务;将农业实用技术网上咨询服务系统与传统农业技术服务相结合,为农业产业化和农民提供多层次、多种类、多学科的产中综合技术服务;推广农资农贸信息和农产品网上交易咨询服务系统,为农业产业化生产和农民提供产后市场信息服务。实施农业远程教育和多媒体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培训信息人才和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做出贡献。
  2.加强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为改造传统农业提供技术支撑。重点研制适合我省自然环境、特色作物、畜禽水产的高智能专家系统,带动我省农业生产领域的信息化;围绕我省农业的优势产业,加强设施化、工厂化种养生产管理技术的软件开发和系统研制;推动生产和产品的标准化,促进我省农产品尽快进入国际市场;研制开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抓好信息技术在全国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区和优质专用面粉加工基地、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特色农产品生产经营基地的应用,发挥示范作用,促进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
  (四)发展信息服务业,提升我省综合经济实力
  以通信、邮政、广电业的发展为基础,加快发展我省信息服务业,推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十五”期间,力争实现信息服务业总收入年均增速达到20%以上,至2005年,信息服务业总收入达到450亿元,使我省信息服务业总体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
  1.开展优质电信服务。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本地电话网络,合理解决本地电话网络与不同长途电话运营商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为用户自由选择本地电话网和长途电话网提供灵活方便的条件。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积极发展增值业务,提供数据接人服务。大中城市要加快宽带接入网的速度,大力发展用户接入网,逐步放开接入网的建设和经营,促进视频、数据、语音等多种业务的综合服务。进一步提高我省电话普及率,移动通信业务逐步从单一的语音业务向多种类、多速率的综合业务方向扩展,为用户提供除高质量的语音通信外的短信息、移动数据及移动多媒体业务。
  2.大力发展以ip网络为基础的多媒体应用。要开放多种具有一定质量保证的ip电信业务,向用户提供分层次、服务质量可靠的电信业务。重点培育isp、icp、asp、nsp多的发展,鼓励各类通信企业开发信息资源和吸收社会信息资源上网,并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和有偿使用。开展出售出租带宽、波长、光纤、管道及其他各类传输网络元素的服务,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和整体效益。
  3.充分利用通信业、广电业的网络资源,实施信息应用网络化。积极发展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网上办公、虚拟专用网(vpn)等业务。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促进网络应用,争取在网络上建立电子政府、电子企业园区、电子医院、电子学校、电子商场、电子影院等。大力开展社区、民政、保险、金融、会计、法律、咨询等服务行业的电子服务业务,鼓励企业和家庭对网络的各项应用,力争在“十五”期间使网络应用逐步深入到企业和家庭。
  4.积极发展邮政的物流业务和以电子邮政为代表的电子信息类业务。邮政业务逐步扩大到商贸、货运、仓储、社区服务等领域,利用邮政终端服务网、实物传递网和邮政计算机网的优势,积极做好综合新业务的开发应用,逐步形成以实物传递类、电子信息类、商品营销类、金融服务类等综合业务为一体的邮政业务体系,为社会提供全方位、多功能的邮政服务。
  5.积极推进社会服务业的信息化。当前着重发展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邮政、市政服务等行业的信息化。要运用现代信息化方式和信息技术进行改造,提高服务质量和经营效益。
  6.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加快城镇化建设中的作用。应用信息技术为加快发展我省重点县(市)城镇化进程服务。从提高城市规划设计和工程建设入手,提高社区建设、物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质量。
  (五)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建设全省电子商务中心
  依托河南基础传输宽带网及郑州物资商贸集散地的优势,发展省邮政物流配送系统、铁路公路物流配送系统,引进专业电子商务平台,构建服务河南、辐射周边、网络全国的我省电子商务框架,探索在我省建立中国中部粮食、建材、服装等商品大市场和电子商务中心。
  1.建立健全电子商务认证体系。组建河南省电子商务认证中心,并以此为依托建立起我省电子商务认证体系,解决交易过程的网上身份认证。密钥管理和信息安全等一系列问题。建立数字证书的登记、审批、发放、废止、查询、管理等运作程序和管理办法。经过几年的实际运作,积累经验,努力办成国家级的认证中心。
  2.建设河南省电子商务中心。在“中华粮网”现有设施的基础上,多渠道筹措资金,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联合我省现有电子商务网络,建起条件较为完善的河南省电子商务中心。实现网络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基础设施优化配置、物资合理配送。
  3.建设网上信用支付体系。根据我国金融体制的实际情况,在实现金融电子化的基础上,推动银行信用制度的发展,积极研究电子商务网上支付的方法和途经,与电子商务认证中小密切配合,建设电子商务支付网关,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推广应用。
  4.建设物流配送系统。鼓励邮政、交通、铁路、民航、商储等行业开展物流配送业务,打破传统的行政隶属关系,按照专业化、一体化、标准化的要求,建立具有多种功能的、与电子商务应用配套的物流配送系统。
  (六)构筑新一代基础传输网络,完善信息基础设施
  “十五”期间,要充分利用现有各类主干网络,逐步规范技术和标准,积极采用ip技术,建设全省宽带主干网络,快速扩充传输网络带宽,构筑省内信息高速公路。到2005年,形成一个覆盖全省的、以光纤传输为主、卫星与无线通信为辅、高速宽带、天地一体、互为备用且涵盖信息采集、加工处理、存储、传输、应用等多种功能的新一代信息网络体系。省、市光纤到办公大楼及住宅小区的覆盖率要达到90%以上,城市家庭宽带接入率争取达到30%以上。
  1.完善通信网建设。积极支持电信运营商的发展,按照“政府推动、市场导向、企业运作”的信息化运作模式,依照全省信息化总体发展规划,鼓励公平有序竞争,促进我省信息化建设与市场需求之间的最佳结合。
  建设、完善由电话网、移动通信网、数据通信网组成的通信业务网络。要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加快升级,促进由电话网向宽带综合业务网的过渡,加快接入网的改造工程。同时适时引入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加快发展和完善数字移动通信网的建设。到2005年,完成ip宽带骨干网建设,并覆盖到市、县(市、区)、重点乡镇。
  2.加快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建设和完善我省广播电视有线光纤网络,形成以郑州为中心,连接全省所有省辖市环型骨干传输网和市到县(市、区)、县(市、区)到乡镇的有线广播电视覆盖网。加快节目制作和传输的数字化、网络化进程,扩大省级覆盖,巩固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推进卫星广播电视应用。到2005年,完成60%县(市、区)到乡镇的光纤网络建设,全省城市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0%,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30%以上。加快筹备数字化的改造及完成广播电视向数字化的过渡,为用户提供宽带高速数据传输业务。同时,要建立大型新闻、影视数据库系统;为社会提供门类齐全的信息资讯服务和视频点播(vod)等业务。
  3.建设无线电管理信息网和监测网。“十五”期间,建成以省无线电监测中心为枢纽、18个派出机构监测站为基础的全省无线电管理信息网和无线电监测网,并与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联网,实现国家、省、省派出机构三级监测站联网操作和数据信息资源共享。完成5个a级、7个b级、6个c级无线电监测站的建设。
  4.初步建立宽带接入网络。以光纤尽量靠近用户为原则,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对于信息化小区,做到“千兆进小区、百兆进大楼、十兆进家庭”;对于商务楼,做到“千兆到大楼、百兆到层面、十兆到桌面”。适时引入无线宽带通信网技术,探索其应用,提供包括internet高速接入、高速数据传送、局域网互联等宽带接入能力,尽快形成能够满足数据及多媒体通信需要的数字化、宽带化的业务网。
  (七)加快发展信息产品制造业,将其培育成为我省的新型支柱产业
  重点发展通讯设备、网络产品、计算机及应用产品等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的投资类产品;大力发展能在全国争冠的新型元器件、电子原材料等基础类产品;积极发展多品种、多功能、数字化的新一代消费类产品。到2005年,力争使信息产品制造产业规模在2000年基础上翻两番以上,5年平均增速保持在25%左右,工业增加值争取达到100亿元。各大企业集团要建立自己的技术开发中心,提高自主开发能力,主要产品技术水平力争达到20世纪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全行业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真正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增长和结构升级的新型支柱产业。
  (八)大力扶持软件业发展,培育知名软件企业和特色产品
  软件是信息化发展的灵魂。要以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中普遍深入应用为契机,以企业为主体,以应用促发展,实施品牌战略,形成产业规模。到2005年,争取培育出1-2个软件产业基地,软件销售收入达到50亿元。
  1.促进软件园的发展,培育知名软件企业。积极促进郑州中部软件园、河南软件园、郑州科技市场软件园、洛阳软件园的建设和发展,加快国家863软件孵化器在我省的建设,力争到“十五”末,在我省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软件产业基地,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软件企业。
  2.形成具有我省特色和优势的软件产品。着力开发我省有领先优势的应用软件,在网络与信息安全、保密软件等方面加大研发力度,形成具有我省特色和优势的软件产品。大力支持开发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税务征管系统、电子商务应用系统、网络地理系统、信息安全系统等系统集成软件,增强承担重大系统工程软件开发与系统集成的能力。
  3.建立软件人才培养基地。鼓励我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创办软件学院和研发中心;加强与国外著名学院和软件培训企业的合作,围绕我省大型软件企业的发展,培养一大批符合软件产业化、工程化的软件人才队伍。
  4.推进软件工业化生产,鼓励软件加工和出口。积极探索软件工业化生产道路,支持重点软件企业改变传统开发方法,共建软件构件库,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支持有条件的重点软件企业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成为我省软件企业的对外窗口,促进软件出口。
  (九)试点带动,点面结合,加快城市信息化步伐
  1.大力推进18个省辖市的信息化。各省辖市都要用信息化手段促进经济发展,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到2005年,基本建成体系健全、安全可靠、规模相当的信息港;结合本地优势和社会发展需要,发展、完善各类信息网络应用工程。大力开发本地信息资源,发展信息服务业和电子商务。
  2.重点抓好郑州、洛阳市信息化试点工作。“十五”期间,要在郑州。洛阳两市进行城市信息化试点工作。试点的主要内容是:建成以电信主干网为主体、各大基础网络互联互通的高速、宽带,多媒体主干传输网络平台,城市中心基本实现多种方式宽带接入到户;基本实现机关办公业务的电子化、自动化和网络化;大型企业信息化普及率达到80%,中小型企业网络应用率达到60%以上;电子商务成为重要经济运行模式;建成支撑都市农业的信息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城市建设和管理以及教育、文化、卫生、医疗、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旅游、金融等公共服务领域的信息化。
  郑州郑东新区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区域内的信息技术应用要与该区的规划、设计、实施同步进行,完成“三网融合”,达到全国信息化先进水平。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减少重复投资,改善城市景观,为各电信运营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通过郑东新区信息化示范区建设,探索符合我省城市信息化发展的模式,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3.抓好漯河市以信息化带动农业产业化试点城市建设。针对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市场需求信息不灵、产销脱节、生产方式落后等问题,加大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力度,拉长产业链条,调整农业结构,开展农副产品加工增值业务,带动“贸、工、农”一体化,支持区域经济持续、快速、高效发展,力争到“十五’末把漯河市建成在全国有影响的农业产业化基地。一是建立覆盖全市的农业信息网络体系,汇集国内外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等各个环节的信息,引进智能化农业专家系统,实现选种、栽培、新技术推广、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信息化。二是选择双汇集团、南街村集团等企业作为试点,探索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三流整合新途径,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十)重视信息安全建设,确保国家、企业和公民的网上安全
  “十五”期间,建立健全信息安全责任体系、信息安全评估体系和信息安全技术支撑体系,形成信息安全快速反应机制,提高信息安全防御能力。要建立信息安全应急处理预案、第一责任人和安全认证等制度,加强对信息网络和信息产品的监管,加强对制造和传播计算机病毒、非法入侵、泄密、窃密以及散布有害信息等行为的防范,依法打击各种利用信息网络进行违法犯罪的行为,保障国家机密、商业秘密和网上个人隐私,维护信息安全和社会稳定。各级机关和重点单位新建或改建信息系统,必须配套建设信息安全子系统,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要抓好公安部国家级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中华粮网)信息安全应用示范工程,并加快示范推广的步伐。抓好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信息安全成果研发中心和产业化基地建设,加快发展信息安全产业,推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与产品,如信息安全芯片、商业电子密码支付器等产品,使我省的信息安全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形成产业化能力。
  五、标志性工程
  依据上述主要任务,“十五”期间我省信息化建设的五大标志性工程是:
  ——政务信息网络工程。建立以“三网一库”为基本架构的全省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化的枢纽框架。主要责任单位是省政府办公厅、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计委、省直各有关厅局和各省辖市政府。
  ——制造业信息化应用工程。以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整体竞争能力为根本目的,建立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示范、研究开发、技术服务三大体系,要从财务管理入手重点抓好企业管理信息化,推广以 cad为代表的单元技术和以cims为代表的集成技术的应用。主要责任单位是省经贸委、科技厅、计委、信息产业厅。
  ——农业信息化服务工程。整合“三农网”,建设性能完善的河南省农业信息服务网。主要责任单位是省农业厅、农科院、河南农业大学。
  ——社会保障信息网络工程。以郑州市为试点,建设统一的社会保障信息系统,逐步实现全省的社会保障信息资源共享和社会保障资金的社会化发放。主要责任单位是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民政厅、计委、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和郑州市政府。
  ——郑州郑东新区宽带网络示范工程。建设郑东新区信息化示范区,进行“三网融合”试点,形成一个涵盖信息采集、加工处理、存储、传输、应用等多种功能的新一代宽带信息网络体系。主要责任单位是郑州市政府和省信息产业厅、计委、通信管理局。
  六、对策与措施
  (一)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建立健全我省信息化管理体制。在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省的信息化工作,制定全省信息化发展规划;确立涉及全局性的实施措施及建设项目;协调解决信息化建设中长远性、全局性、关键性的问题和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重大信息化建设工程。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由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信息产业厅)负责。各省辖市政府及省直各部门都要成立相应的信息化工作机构,建立全省统一的信息化管理体制,保证信息化建设按照全省总体规划,有计划、分层次、有步骤实施。各地各部门要树立全局观念,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信息化工作,健全信息化工作责任体系,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加强监督检查。
  (二)加强政策法规建设,确保全省信息化建设健康有序发展。努力把握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加强信息化政策法规的前瞻性基础调研工作,结合我省实际制订有关实施意见。对不适应信息化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政策要抓紧修改或者废止。要落实电子商务发展、社会保障和市民服务信息系统、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信息安全、软件和信息产品知识产权保护、网上个人隐私权保护、信息服务业等方面的法律规定,确保信息化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三)拓宽投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投资体制。建立我省信息化专项资金,省财政每年从预算中划出专门经费,投入信息化建设。同时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积极引入新的融资机制,拓宽投融资渠道,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明确产权关系,调动社会各方面的投资积极性。鼓励和吸引国外、省外企业和民间及个人投资,争取银行专项低息贷款,支持我省信息化建设。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教育,加快信息化人才培养步伐。要制定全省信息化人才培养规划。要下大力气吸引国内外一流信息技术人才,努力营造用好人才、吸引人才的良好环境。要制定和发布我省信息网络和人员培训技术规范标准。根据信息化建设需求,积极开展跨部门、跨地区的计算机及信息管理知识短期培训,尽快培养出既懂业务又懂信息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要在各级各类学校普遍开展数字化教学和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大力培养信息、网络和通信技术等领域人才。要充分利用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郑州大学等高等院校在信息技术、信息人才教育方面的优势,采取委托培养、在职学习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培养信息工程方面的急需人才。要大力开展信息化知识的社会培训,在各行业多层次多方位普及信息化知识。要进一步组织好全省计算机软件专业资格和水平考试、计算机应用等级能力及信息化技术证书教育考试工作。对我省国家公务员开展信息技术及电子政务知识培训并达到相应的岗位要求,把电子政务知识作为公务员能力考核的内容之一。
  (五)加强舆论宣传,提高全社会对信息化建设事业的认识。要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信息化意识,采用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进行信息知识的宣传,使他们充分认识信息化的重要意义,形成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共识。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信息服务站点等多种媒体,广泛宣传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宣传我省信息化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普及信息知识和基本应用技能,积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了解和参与本行业、本地区、本单位的信息化建设,提高全社会对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
  (六)加强省内外、国内外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我省信息化工作水平。在保证我省信息化发展整体利益的前提下,扩大省内外、国内外的技术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技术,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产品的开发,尽快缩短我省信息化与国内先进地区的差距。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交流活动,加快技术和管理创新,不断提高我省信息化工作水平。
附件
河南省信息化“十五”规划标志性工程及重点工程项目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性质 建设规模 建设起止年限 总投资(亿元)待定 投资来源 主要责任单位 备注
  1 河南省政务信息网络工程 续建 建设以“三网一库”为基本架构的全省政府系统政务信息网络 1999-2005 待定 省政府办公厅、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室、省计委、省直有关部门、各省辖市政府 标志性工程
  2 河南省制造业信息化应用工程 新建 建立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示范、研究开发、技术服务三大体系;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制造业的综合素质和市场竞争力 2001-2005 6.6 国家、省、市科技三项费用 省科技厅、经贸 标志性工委、计委、信息 程产业厅
  3 河南省农业信息化服务工程 续建 整合“三农网”,为省、币、县三级农业信息化建设和农民提供服务 1998-2005 0.3 省、市、县政府 省农业厅、农科院、河南农业大学 标志性工程
  4 河南省社会保障信息化工程 新建 以郑州市社保信息系统为试点,逐步建设全省统一的社会保障信息系统,按照国家社会保障信息系统总体方案及技术标准、应用标准分步逐级建设,实现社会保障资金的社会化发放 待定 待定 省、巾、县政府 郑州币政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民政厅、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计委 标志性工程
  5 郑州郑东新区宽带网络示范工程 新建 与郑州市郊东新区开发建设同步建成新东区信息化示范区,进行三网融合试点 待定 待定 待定 郑州市政府、省信息产业厅、计委、通信管理局 标志性工程
  6 河南省金盾工程 续建 建成河南省金盾工程体系,为全省公安、政法部门提供较强的网络服务与信息支持 2000-2005 4o 国家及省、市、县政府 省公安厅、计委 国家计委立项,公安部金盾工程项目
  7 税务信息化工程 续建 完成我省税收征管系统(ctais)的建设 2000-2004 1.6 自筹 省国税局、地税局、各省辖市政府 国家税务总局地税信息化试点工程
  8 “中华粮网”电子商务系统 续建 完善"中华粮网"电子商务系统,使郑州成为国家重要的粮油网络交易中心,到2005年网上交易额达到350亿元 2001-2004 1.3 自筹 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省粮食局、各省辖市政府 公安部国家级信息安全应用示范工程
  9 漯河市农业信息化示范工程 新建 围绕农业产业化进程,应用信息技术带动“贸、工、农”一体化,支持区域经济持续、快速、高效发展,到“十五”未把原河市建成在全国有影响的农业产业化基地 待定 待定 1.漯河市政府 2.自筹 漯河市政府、省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厅 国家信息化办公室信息化带动农业产业化试点城市
  10 河南省电子商务认证中心 新建 作为公正的第三方机构,专门负责发放井管理所有参与网上交易的实体所需的数字证书。提供数字证书的相关服务 2002-2005 02 1.政府投资600万元 2.自筹1400万元 省计委、信息产业厅、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省软件技术总公司
  11 信息网络安全产品 新建 形成系统信息安全系列产品,如信息安全芯片、商业电子密码支付器,使我省的信息安全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形成产业化能力 2001-2005 2.0 自筹 信息工程大学、豫能公司、省计委、信息产业厅、科技厅
  12 第三代移动通信产品 新建 形成30万个信道基站、100万线移动交换机、200万部手机生产能力,使我省新一代通讯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01-2005 1.5 自筹 巨龙集团公司、移动通信公司、省信息产业厅
  13 河南省基础数据库建设工程 续建 重点开发对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基础性数据库,包括:政府类、基础资料类、科技教育类、社会文化类,面向全社会提供广泛的信息服务 待定 待定 待定 省政府有关部门、省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各省辖市政府
  14 河南省教育信息化网络工程 续建 建成覆盖全省各级教育行政机构、所有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大部分中小学和职业技术教育单位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实现教育管理网络化和数字化;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区域性试点工作 2001-2005 2.0 各级教育经费 省教育厅
  15 郑州市空间数据基础设施(psdi)建设工程 新建 建立空间数据交换网络支撑平台,服务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宏观经济管理,促进全社会信息资源的广泛利用 2001-2005 待定 郑州市政府 郑州市政府、省测绘局
  16 河南省交通信息化工程 续建 建设省交通信息网络体系、省高速公路通信信息系统、省公路客货运信息网络系统 2000-2005 待定 待定 省交通厅、各省辖市政府
  17 河南省邮政信息化工程 续建 完成邮政综合网子系统改造、电子化支局改造、atm工程建设、邮政网络功能化改造和物流配送系统建设 2000-2005 10.0 1.上级主管部门拨款 2.自筹 省邮政局、各省辖市政府
  18 河南省无线电监测中心项目工程 新建 建设河南省无线电监测中心,使之成为国家无线电监测网在中原地区的网络节点,成为河南省所有无线电监测网站的控制中心、数据交换中心。建成5个a级、7个b级和6个c级无线电监测站 2001-2005 4.9 1.中央及省财政拨款2.频率占用资 省信息产业厅、计委、各省辖市政府
  19 河南省旅游网络综合服务平台 新建 实现省内旅游交通、饮食、主要观光景点票务等方面的网络服务 2001-2004 0.03 1.政府投资200万 2.自筹100万 省旅游局、外侨办、各省辖市政府
  20 固定通信网扩建工程 续建 建设市话扩容工程和光网络工程;同时,建设宽带多媒体通信网、ip网,到“十五”未干线光缆达到1.8万公里,接入网光缆达到3.5万公里 2000-2005 待定 自筹 备电信公司、省通信管理局
  21 移动通信网工程 新建 建设无线网、交换网、智能网、移动数据多媒体网、cmnet网、ip电话网、传输网、数字同步同,为全省用户提供多种智能化业务服务和移动多媒体服务 2001-2005 100.0 自筹 移动通信公司、省通信管理局
  22 联网通信网工程 新建 gsm四期工程,全省扩容80万户系统容量。cdma一期工程,全省新建60万系统容量。数据通信骨干网三期,全省18个省辖市atm、voip节点 2001-2002 29.4611 自筹 联通公司、省通信管理局
  23 郑州第二长途电信枢纽工程 续建 建筑面积90467.08平方米 2000-2002 5.3611 自筹 电信公司、省通信管理局
  24 建筑与装饰材料电子商务交易平台 续建 形成建筑与装饰材料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中国龙网)b-s-c的应用,2005年建立国际化的"建筑与装饰材料"电子商务交易体系,到“十五”末,建筑与装饰材料电子商务交易系统的网上交易额达到10亿元左右 2000-2005 0.5 自筹 省计委、经贸委